三月份我过得很不顺,整个人沉浸在不积极里面,也刚好接触到了躁郁症这个词。
最近正在扭转这种状态,把压箱底的「一念无明」翻出来看,正好是看的全身发麻。
在悲伤的故事中得到治愈。

一念无明

无明:就是不明,乃一切烦恼的总称。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,因而妄生一切执著,此谓“无明”;
一念无明:前念甫灭已,后念又生,如是念念相续不断,众生不知道阴界入我有生有死的虚妄性,导致堕入三界境界中,执之不舍而无法出离,因此在三界中不断流转生死。
一念无明这个片名取自佛教的十二因缘法,从阿东的躁郁症为切入点,一点点地揭开了社会藏于光鲜亮丽面下的黑暗于龌龊。

“认钱病”

“医生说,我病发时会漠视别人感受,但我仍懂得尊重别人。” 阿东不求自来好友Louis的婚礼,指着台下的宾客们大骂。阿东刚出院,一人插在宾客中间,台上Louis在讲话,台下宾客自顾地吵闹着,评论着这场婚礼一切关于钱的话题,阿东喝着白水,上台拿起了麦克风。
“阿俊很懂事,他在美国读很多书找到好工作,他一定会会来接我的。” 阿东的母亲固执地以为小儿子会从美国回来接她去美国。她沉浸在自己年轻时家境富裕时“五陵年少争缠头”的时光中,瞧不起扑街的大儿子和辛苦照料家庭的丈夫,一心固执地认为小儿子会回来接她,真真是“道义放两旁,把利字摆中间”。

漠视病

台下的宾客拿着手机拍着台上一本正经、义愤填膺的阿东、窃窃私语;超市里围观崩溃的阿东,并拍照发热点动态的市井小民;互联网的人肉;假装热心的楼道邻居。他们漠视他人的感受,以一种病态的面孔进行着自己的社交生活,把别人的痛处当作谈资,将自己的担忧任意践踏在患者的心上。
这里举着手机的人们和容易让我想起黑镜里的一集,人们已经成为漠不关心地手机客,成为无知无脑的躯壳,悲哀。

疗愈

最喜欢的就是住在隔壁的小朋友余先生,小大人的模样,想要有出息,有没有失去一个人的本心,喜欢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未来,喜欢种花,在阿东崩溃的时候隔着墙壁讲着小王子的故事,是整部影片中最具人性的角色,小小的年纪,不带任何恶意地活着。
故事的最后,阿东的父亲也抹去了身上的防备,在与小儿子的电话中“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外判的”,故事最后,阿东父子俩抱在一起,故事结束在湖边,两人就静静地坐着。“回家吧。”
喜欢这部影片里的配乐,恰到好处;喜欢这部影片里地粤语,拉近了生活的角度,也更有不能言说的味道。

制片花絮

这部拍摄成本仅有200万港币,拍摄工期仅有16天的小成本制作电影,在各大电影奖项上大放异彩。导演和编剧这对才子才女都很年轻,不见经传,却将社会的影子扎实地拍了出来。余文乐、曾志伟更是零片酬参演。“遇到好剧本难过赚钱,做演员遇到挑战一定好兴奋又担心。”这是余文乐的心声,也是一名优秀演员的自我修养吧。

容我再说两句

这部题材深重又成本有限的影片,没有过多的宣传,我只是在那一段时间看到了六叔的ins上发的海报图,票房也只有不到1000万,在中国票房网上,基本没有遇到这么低的票房,不得不说,人们对好片的发掘度还是不高,或是不追求好片了,电影的商业化越来越严重,人们更把电影看成一种一次性的消遣,甚至是文化输出,在影片中蕴含的意义也越来越肤浅。但我觉得这还ok,因为人们往往是在过去好久之后,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我错过的是这么美好的东西啊!

参考资料

如何评价电影《一念无明》?
中国票房